第三一五章 驱逐-《永不下车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种审查,理论上的目标,是一切为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。

    “全产机”的控制权,究竟属于谁,既然由联邦的产业巨头们分片包干、协同运作,似乎就很容易回答。

    然而考虑到当局的背后金主,事实的归属,就一下子变得十分复杂。

    站在“国际商用机器”公司的立场,上面很早就吩咐托马斯安生,认真研究当局授权ffri-it发布的技术说明,具体而言,要搞清楚“全产机”体系的次级节点,究竟要将接口与功能模块文档开放的什么程度,才能符合联邦政府的标准。

    然后,遍布联邦乃至世界各地的ib研发机构,再在这一标准之上做文章。

    联邦政府与产业巨头的博弈,落实到技术层面,又会再掺入it工作者们的自身意愿与抉择。

    如此杂糅的项目计划书,大量的技术细节,托马斯所率小组根本没办法逐一掌控,而只能通过体系的逻辑架构,排查主要路径上的重要模块,并将主要精力放在ss、安全与控制系统上,保证整个体系的可控性。

    直白的讲,按公司上层的意思,一整套apos次级节点的运作,都要在公司所指定控制人的掌握之中。

    这种要求,原则上,利用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成果,是很容易满足的。

    从密码学到网络安全的若干学科领域,在计算机、网络与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方面,积累了大量成果和丰富经验,至于应用,在庞大的联邦互联网中,近十年来的重大安全事件数也一直在下降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