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二四节 弯板机-《大时代从1983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很快,咬合松开。

    好几个人上去检测。

    封遇春看到数据摇了摇头:“不合格。”

    所有人回到各位的位置,重新计算。几位老师傅开始检查机器,看刚才有没有那根压力柱没有起作用。

    而编程的人也在检查的程序是不是有问题。

    封遇春这才看到白昊了。

    封遇春走过来的时候黄老开口了:“严格意义上,你们在原理上已经成功了,你所谓的不合格应该是数据没有达到要求。”

    “黄老,没想到您老竟然来九厂了。”封遇春快走几步迎了上来。

    此时,所有的研究人员依旧在忙自己的事情,根本就不管旁边有谁在,和他们没关系的事情,绝对不能影响他们的研究。

    黄老与封遇春用力一握手:“封教授,了不起。这是一个伟大的机器,以往曲面船板的成形,靠的是操作人员的个人技术和经验。造这东西的都是工作条件很差的地方,而且全人工的效率很低,话说这几年优秀的大师傅没以前那么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敢在黄老您面前自称教授。”

    “教授就是教授,二十年前就是教授,现在还是。聊聊这东西。”

    封遇春一侧身:“这个,我们初步研究,主体是由多头压柱装置、液压系统、控制系统、计算机数据系统组成,后期考虑加上光栅三维板形测量系统。这个没有进料轨,靠人抬的。”

    简单介绍了机器之后,封遇春又讲:“这个是一点四米,并不是可以无限扩大,从理论上讲,就算我们成功了,那边的正式实验机也只能压十四米,最大不超过十四米八。再往上增加,不是靠增加多头压柱这么简单,这是一个系统化的机器。”

    都不是外行,这原因不用解释。

    主臂一点四米,强度是多少,增加零点一米,要增加的强度不是百分之几,可能是几倍。

    考虑到整机的协调性,封遇春也通过计算,定了十四米的这种设计。

    简单的聊了一会,黄老就告辞了。

    在黄老看来,封遇春的研究细节他不想插手,更不合适去看,能让他进到实验室与研究现场,已经是九厂给足了他面子。

    他在意这项研究。

    因为未来。

    接下来,黄老想看一眼九厂命名为生命探测仪的原形机。

    让白昊意外的是,黄老先出示了一份正式的公函,站在门口却没有迈进实验室半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