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六三章 兵力-《永不下车》
第(2/3)页
旧时代的暴力机器,不论主子是谁,由于主要和关键的组成者都是人类,一言蔽之,必须经过必要的教育、训练及动员,才能具备起码的战斗力,常备军就是暴力机器的必然存在形式,其他诸如民兵、预备役等编制只是补充。
不论怎样庞大的补充兵源,要具备战斗力,必须有一段时间的整训,在战争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,暴力机器的作战能力,因此而越来越接近于常备军的实力。
除非爆发盖亚大战,旷日持久,否则后备力量一般都没有露脸的机会。
在机器取代了人之后,盖亚表面的战争,节奏更一下子加快了好几倍,武装机器人不忌惮黑夜,不需要休息,随时可以充当炮灰、诱饵等牺牲品,前线与后方的分划愈加模糊,战争强度与烈度都空前提升。
以ai的预计,一场大区间的战争,甚至会在几天时间内分出胜负。
这里的所谓“胜负”,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投降”,而是一方被另一方完全歼灭,管理员被消灭,因此而失去翻盘的可能性。
因应新时期的战争形势,管理员的策略,基本类似,一方面在前线维持庞大的武装力量,另一方面也着力建设规模更庞大的后备军,采取“热备份”、“冷备份”等不同等级的待命方式,能够在战争爆发时迅速驰援。
这种战争准备方式,在旧时代,显然是一种极大的浪费,不切实际。
人,不论枕戈待旦、还是解甲归田,只要活着就要吃饭,此外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需求,旧时代的国家,要想维持庞大的后备力量,就要将其中的大量人员供养起来,至少要投入相当可观的资源,才能在一旦需要时有兵可用。
相比之下,新时代的机器大军,充当后备力量的代价则小得多。
从武装机器人,到履带式炮车,再到制导弹药与无人战斗机,所有这些装备,在封存待机时都无需花费多大的资源,一旦战况紧急,需要出动这些后备力量,从软件更新到电池更换的流程,也并不占用多少时间。
最至关重要的,是这样一支分明刚刚投入战场、毫无实战经验的军队,其战斗力却借助资料、算法与学习库的共享,而具备身经百战之同类单位的实力。
机器人主宰战场的时代,后备力量消耗更少、战斗力同样有保障,自然多多益善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