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三三章 材料-《永不下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今时,不同往日,在西历1491年的北大6、乃至全世界,人类社会的面貌已经与过去截然不同,对病毒等生化武器的抵御力,也不可同日而语。

    今天的北大6,且看nep大区便知一二,大区管理员孑然一身、栖身于防卫严密的地下掩蔽所,民众则分别聚集在上千处彼此隔绝的定居点中,定居点之间,几乎没有任何物质上的交流,更遑论人员流动,这一情形极不利于病原体的扩散。

    退一步讲,即便在冲突中,出于消耗敌对一方人口、打击其长远展潜力的动机,向若干定居点投掷生化武器,效果也终归很有限。

    人口,对大区管理员而言,只是一种出于长远考虑而保存的资源。

    既然是资源,不论这一群人、还是那一群人,总之只要有足够数量、能够提供人才就可以。

    至于其中的一小部分,究竟会在定居点内闹出怎样的疫情,哪怕演变成《生化危机》那样的场面,也影响不了大局。

    定居点的高墙,电网,武装机器人与无人攻击机,对付区区一万丧尸,简直就是儿戏。

    故,对病原体样本这类资源,方然和治下的研究机构并无迫切需求。

    至于另一方面的需求,涉及到人自身的一系列研究,情况则复杂得多,并非一套简单的志愿者招募体系所能满足。

    聚焦到方然的关注点,“延长寿命”,就更是一个很敏感的方向。

    人类的寿限,迄今为止的研究大抵指向一百二十岁,即便现实中几乎没有人能抵达这理论上的极限,但科学研究的结论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永生,永不下车,是一个无止境的目标,看似与寿限毫无关联。

    但,与好高骛远般的追寻永生相比,眼前更迫切的,是怎样确保自己一直存活下去,只有这样才可能挨到新技术出现的那一天,通过更彻底的人机融合、意识上传等玄而又玄的方式,延续自己的生命。
    第(2/3)页